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【方志于都】永不掉队

    信息发布者:刘桂林
    2019-03-25 19:16:08    来源:于都在线   转载

    【方志于都】永不掉队

    于都在线 

    【方志于都】永不掉队

       

    杨思禄,曾用名张友、方力,于都县曲洋人,系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,现军委空军顾问,正兵团级。1930年加入共青团组织。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土地革命时期,任红一军团第2师战士,师警卫班长。参加了长征。

    抗战期间,任八路军115343旅警卫连排长、代连长,冀热察挺进军第37团副营长、营教导员,翼东军分区特务营营长,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团长。解放战争时期,任冀热辽军区热河纵队第25旅旅长,冀东第12军分区副司令员,华北军区教导3师师长,二野直属教导2师师长。

    解放后,任空军第5航空学校参谋长,副校长、空军师长,第11航校校长、空军副军长、军长,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,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。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

    永不掉队

    193410月,我随红军从于都出发,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。这也是我第一次离开江西苏区,即我的故乡。

    我是曲洋乡人,1933年入伍不久就参加广昌保卫战,第一次经受了战斗的洗礼。1934年夏天,部队在于都和兴国交界处休整,大家都说红军要离开江西,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。我很想念母亲,便设法托人捎信给母亲让她来看我。母亲早年守寡,我又是她最小的儿子,平时调皮好动,她很放心不下。一见面就拉着我的手说:“你在部队要好好干,别调皮。出门在外要自己照顾自己,别贪玩贪睡,跟着部队,千万别掉队……”当时的情景就象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里演的那样,当时很有些悲壮气氛。母亲那“千万别掉队”的嘱咐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头……

    部队转战到贵州。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,我忽觉得左脚被重重一击,象被削掉半个脚跟似的,疼得我跌倒在地。抬腿看,左脚跟血肉模糊,血流不止,好在子弹已穿过了脚跟。那时部队整天行军打仗,脚伤了等于失去了基本的“本钱”。象所有受伤战士一样,部队领导把我安顿在当地一个老乡家里。临走时交给老乡两斤大烟土算是报酬,给我留下一斤作为盘缠。我真不愿意离开部队,可又不能因为个人影响部队行军打仗,只好眼睁睁看着战友们出发了。部队一离开,我就感到象只离群的孤雁似的,心里空荡荡的,躲在老乡堂屋的竹床上怎么也觉得不是个滋味。

    贵州老百姓住的都是竹屋,说话不隔音,就在我辗转难眠时,听到隔壁有人在嘀嘀咕咕。贵州话,不好懂,仔细一听,心惊肉跳。原来他们正商量怎么把我身上那一斤大烟土弄到手,再把我绑送官府领赏。我心里虽然紧张了一阵,但很快镇定下来:不能躺在这里等死,要死也要死在战场上!想好对策,我便一拐一拐地走到他们跟前,若无其事地说:“老乡,我到茅厕方便,有点大烟放在床上,你们帮着看好。”那几个人听说烟土放在床上,又见我什么也没带,就放心让我出去了。

    一出门我就朝着部队远去的方向一蹦一跳地追去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不能掉队,绝不能掉队!说什么也不能离开红军!那是我终生难忘的历程。在追赶部队的日子里,真是吃尽千辛万苦!受伤的脚由于得不到治疗而感染发炎,白天采些野生菜果充饥,晚上只能蜷缩在人家屋檐下或露宿荒野,还要时刻警惕着追捕红军的白匪和民团……但再艰苦的生活也无法动摇我心中的信念:找到部队,跟上队伍。

    我咬牙坚持着,紧紧跟在部队的后面。大约走了十几天,我碰到了一位和我一样负伤掉队的红军战士,他就是后来当过中国民航局局长的马仁辉同志。他腿部受伤,也在追赶部队。我们俩相互搀扶着,相互照应着,奋力向前……大约过了一个半月,我脚上的伤渐渐好了,走路也利索了,在四川境内,我们终于追上了自己的队伍,回到了母亲的怀抱。

    在长征途中,红军缺医少药,条件极其艰苦,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及时的治疗,有人掉队,有人致残,也有人光荣牺牲,这种减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。

    草地和雪山一样,外表美丽壮观,可一深入进去,就令人胆颤心惊。初见草地,郁郁葱葱,繁花似锦,平坦开阔,一望无际。战友们兴高彩烈,行军速度也快了许多。万没想到,茫茫草原越走越艰难。走在表面平坦的草地上,犹如踩到柔软的棉花上,软沓沓,水渍渍。稍不留神,一脚踩在沼泽地的漂浮物上,就会遭到没顶之灾了。无情的草地,不知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年轻的生命。草地气候变化无常,时而晴空万里,时而狂风暴雨。战友们相互激励,相互搀扶,深一脚,浅一脚,饥一顿,饱一顿,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与大自然进行顽强的博斗。

    一天宿营,我枕着一根树干睡着了。半夜下起了倾盆大雨,我睡梦中竟然不知。第二天醒来时,我才发现整个人全泡在水里了,无论怎样挣扎也爬不起来。太阳出来了,周围水汽漫腾,我感到浑身酥软沉重,看着远去的队伍心里一急,两眼发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。

    不知过了多久,迷迷糊糊之中,仿佛听到母亲临别时的嘱咐:“别贪玩贪睡,要跟着部队,千万别掉队……”猛然间,我感到有个人影在晃动,睁眼一看,原来是一名掉队的战士正在解我的粮袋。他可能以为我死了,想拿走我那点可怜的干粮。我不知那来的力量,求生的本能使我紧紧抓按住身边的粮袋,他看到我还有口气了,便默默地扶我坐起来。阳光烤干了我的衣衫,却不能给我力量。无论我怎么挣扎也无法站起来。在极度虚弱之中,我又昏睡过去。

    再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清晨了。那位不知姓名的战友,仍坐在我身边,我感激地看了他一眼,鼓足了勇气,心里默念着:起来,起来!一定要站起来! 在战友的搀扶下,我终于挣扎着站起来了。站起来的喜悦真是难以形容。我顾不得吃一口干粮,跌跌撞撞地又开始踏上了追赶部队的征程。

    高烧使我浑身酥软无力,一会儿热得全身象要着火,一会儿又冷得全身发抖,衣服干一阵、湿一阵,被水泡过的身体异常沉重,我用枪当拐杖,在战友的帮助下,拼命挣扎着迈步向前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,绝不能掉队!几天后,我们终于追上了队伍。而许多象我 一样年轻的红军战士,却永远躺倒在了那大草地里,再也没有起来。

    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我已从一个红小鬼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。现在,虽然我已离休,但江西革命老区的斗争往事,长征路上两次追赶队伍的艰苦历程,却常常激励着我:永远不能离开革命队伍!掉队,就意味着革命意志的衰退和革命生涯的终结。革命是没有止境的。我要永远跟着共产党,永不掉队!(曾庆英摘抄)(选自《星光千秋》;供稿:于都县志办

    【方志于都】锦绣龙溪

    【方志于都】千古名篇出于都

    【方志于都】周敦颐与于都罗田岩

    【方志于都】水府庙的故事

    【方志于都】于都县古代的石刻和碑刻

    【方志于都】于都古代文苑俊才——易学实

    【方志于都】 于都“伍保公”的传说

    于都县原名雩都县,因北有雩山,取名雩都,1957年6月1日起改名为于都县,位于江西南部,贡水中游。西汉高祖六年(公元前201年)置县,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,素有“六县之母”,“三省往来之冲、东南之一要区”之称,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,郡治曾设于此近250年之久。土地革命时期,全县又先后分设过于都、胜利、登贤、瑞西、兴胜和于西等县,中共赣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驻于都县城,是著名的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